SFTS流行特征,4-10月为SFTS的流行期,且在10月会出现一个小高峰。预计10月我报告病例数呈小幅波动上涨的趋势,且不排除出现聚集性疫情和死亡病例的风险。
2.对策与建议:(1)全市各地需继续格外的重视SFTS的防控工作,按照“四早、四集中”的原则,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重点做好SFTS的健康宣教和临床救治工作,减少发病数、降低病死率。(2)基层医疗机构接诊病例怀疑为SFTS疑似病例时,应主动询问流行病学史,采集病例标本送属地疾控机构进行仔细的检测,并及时转诊至市级及以上定点医院,不得截留病人;各地定点医院应做好临床救治药品、医疗器械、设备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等常规性储备工作,对于收治的SFTS病人需做好重症的早期识别,以及时采取对症治疗,降低病死率。(3)医务人员和陪护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在标准防护的基础上强化接触防护;对SFTS病例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被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等要进行严格消毒处理,严防出现院内感染。(4)疾控机构要按照中疾控下发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控技术指南(2024版)》(中疾控传防发〔2024〕47号)对辖区报告的SFTS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可能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及相关影响因素;对重症、危重症病例及死亡病例和感染途径不详的病例深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重点分析。(5)SFTS高发地区在流行季节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入村入户,向村民,尤其是从事割草、种植农作物等户外工作的村民发放健康教育材料,讲解防控知识,如户外作业应穿长袖衣裤和胶鞋、部位喷驱避剂、禁食野生动物等,使广大村民掌握SFTS及其防治知识,促成良好的个人防护习惯,减少媒介蜱的暴露风险。
1.趋势研判:9月份高温多雨,登革热蚊媒传播风险进一步加大。预计10月份我市不排除会有登革热输入性病例报告和出现本土病例的风险。
2.对策与建议:(1)各地要加强工作部署和部门联动,完善防控工作方案,认真落实“强化监测预警、加强病例管理、开展蚊媒控制、规范疫情处置、做好医疗救治、广泛宣传动员”的综合举措,并适时开展督导检查,确保登革热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实落细。(2)各县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完善与旅游、商务等部门的联防联控机制,确保多部门间联动,及时做好疫情信息沟通,病例通报追踪诊治等应急处置工作。(3)强化首诊负责制、重点地区医疗机构在疫情流行期间要加强发热患者流行病学史问诊,对疑似登革热感染的要积极开展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测。(4)大力动员部门、单位和群众热情参加爱国卫生运动,依托基层网格化治理,全方位开展环境卫生清理整治。
1.趋势研判:根据全市流感监测结果,当前我市流感流行水平较低,病原学监测结果为为甲型H1N1亚型流感。根据往年全省流感流行特征,进入秋冬季,流感病毒活动水平逐渐上升,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全市流感活动水平可能有所增强,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生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可能性将增加。
2.对策与建议:(1)继续加强监测: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网络实验室要继续按照《全国流感监测技术指南(2017版)》的要求,加强辖区内流感样病例和病原学监测工作。(2)强化疫苗接种:采取合理设置接种点、组织集中接种等多种措施,对符合接种条件的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开展流感疫苗接种,提高疫苗接种率。(3)及时处置疫情:辖区内若发生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疾控机构按照《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处置指南》的要求,及时规范开展疫情处置、标本采集与检测等工作。(4)加强医疗救治:在流感流行季来临前,医疗机构要做好流感抗病毒药物、耗材等物资的储备,有效应对流感样病例的救治工作,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5)广泛开展健康宣教:通过进社区、进学校,以及通过电视媒体、微信公众号发布等方式广泛宣传流感防控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防病意识。
1.趋势研判:根据既往手足口病流行特征,10-12月为手足口病流行小高峰,预计10月报告手足口病病例数可能增加,学校和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出现聚集性/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
2.对策与建议:(1)医疗机构要强化医务人员培训,做好病例救治工作,切实降低重症率、病死率,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工作。(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手足口病监测和分析,进一步规范标本采集和数据报送工作,做好辖区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工作,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适时开展风险评估。(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需按照《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2012版)》要求,及时开展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防止疫情扩散。(4)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充分的利用宣传海报、视频和微信等方式,加强疫苗接种宣传,在幼儿园等重点场所宣传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
1.趋势研判:诺如病毒的流行季节为10月至次年3月,随着十一假期结束,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场所出现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的可能会有所上升。
2.对策与建议:(1)强化联防联控机制,卫生健康部门应加强与教育学习管理机关等部门沟通与协调,互通疫情信息。(2)学校、托幼机构要逐步加强晨午检和因病缺勤登记制度,同时做好学校食物和饮用水管理,如果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病例及时报告,并做好呕吐物、粪便的消毒工作。(3)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敏感性和上报意识,做好病例救治、隔离和感染控制。(4)疾病控制机构需加强疫情监测和分析,及早聚集、暴发疫情苗头,适时开展疫情趋势研判,规范疫情现场处置工作。(5)加强健康宣教工作,提高公众、社区和集体单位的防控意识,倡导养成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有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