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山东邹平:打造中心药房 实施“五统一”管理| 聚焦基层用药⑥

发布时间: 2025-04-12 10:22:05 |   作者: 进口业务

  月,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被确定为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随即启动了包括统一药品管理在内的一系列试点工作。为进一步解决基层药品少、配送慢、用药不衔接、报销不方便、药学服务弱等急难愁盼问题,月,邹平市依托医共体打造了中心药房,通过推行“五统一”措施,建立起以市人民医院为牵头医院、包括

  在基层,绝大部分是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病号”,在家门口用得上药、用得好药是他们最大的需求。以前,乡镇卫生院配备药品品种较少,患者在县级医院能买到的药品回到乡镇卫生院往往买不到。尤其是村卫生室配备药品五花八门,有些药效重复,有些性价比低。对此,医共体中心药房建立后,首先做的就是统一用药目录。

  经过征求意见、研讨、评价、确定四个阶段,中心药房于2023年10月形成第一版统一用药目录,且具体到生产厂商,内含817个品种、1075个品规。结合临床工作实际、成员单位及群众用药需求,中心药房于2024年4月调整形成第二版目录,内含952个品种、1209个品规。其中,基本药物品规590个,占48.8%;集采药品品规345个,占28.5%;国谈药品品规77个,占6.4%。

  新版目录实施后,成员单位均按照统一用药目录进行药品配备,并形成县镇村三级用药目录层层包含的结构关系。目前,16家成员单位用药平均增加52个品规,和牵头医院的品规重合率由59.67%提升至82.43%。

  与此同时,基于辖区内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病3种慢性病患者基数大的情况,中心药房将“三病”用药品规调整到110个,16家成员单位“三病”用药和牵头医院的品规重合率达100%,使得患者用药更顺畅、更安全。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于采购量小、分布较散等原因,常常出现药品配送不及时甚至短缺现象。对此,医共体中心药房通过统一药品采购,形成区域集采优势,提升药品配送效率。

  在统一制定采购计划方面,成员单位每周定期通过省药械招采子系统向牵头医院提交药品采购计划,牵头医院线上审核后统一采购。同时,中心药房还建立了缺药登记制度。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慢性病一体化管理中心、门诊诊室等放置缺药登记本、公开缺药登记二维码和服务热线,对经审核通过的延伸处方和个性化治疗需求处方,按照临时采购程序配送到相关单位;对缺药登记频次较高且经评估确有必要配备的药品,及时纳入相关单位下一年度用药目录中。

  在集中开展药品配送方面,中心药房建立药品配送企业遴选机制,经协商共遴选出13家配送企业并签署配送协议。药品下单成功后,配送企业根据采购计划直接将药品配送至相应的医疗卫生机构。为规范配送企业配送行为,中心药房实行“倒置监管”,对配送不及时、到货率低的公司进行警告、约谈直至取消配送资格。为确保急抢救药品的及时供应,牵头医院专门配备药品配送专车,确保成员单位急抢救药品2小时内送达。

  目前,全市药品配送3天到货率为84.9%,比实行“五统一”前整整缩短了1天。

  药品短缺极度影响临床用药,危及患者健康;但基层备而不用,又易引起药品浪费。对此,医共体中心药房建立药品储备、药品调配、药品轮换三个机制,推动实现区域内药品动态流转,提高药品利用率。

  建立药品储备机制。建成中心药房中心库房,设置库存预警线,对急抢救和易短缺药品按3个月常用量进行储备;依托信息化系统,对区域内所有医疗卫生机构急抢救药品等的效期进行实时监控,防止过期失效情况出现,避免药品浪费;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依法紧急调用药品机制,充分的发挥中心药房“蓄水池”功能。目前,中心药房共储备急抢救药品16种、易短缺药品36种。

  建立药品调配机制。市卫生健康、医保、市场监管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县域医共体中心药房建设保障基层药品供应工作的通知》,确保各成员单位之间余缺药品调度的合法合规。

  建立药品轮换机制。遴选7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频率较低的急抢救药品,由中心药房统一采购、统一储备,并在效期临近8个月时进行批次轮换,使基层急抢救药品时刻处于齐备、充足、有效的状态。

  自中心药房成立以来,全市共调拨药品38次,各成员单位药品报损金额由月均75.44元降至1.69元,每年可减少报损金额1.4万余元。

  完善基层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离不开基层药师队伍,然而,越是基层越难以留下高水平的专业药学人员。对此,医共体中心药房对所有成员单位的药师实行统筹管理和使用,真正做实“一家人、一盘棋”的改革。

  加强药师队伍培养。建立“向上学”“向下帮”的人才教育培训机制,从牵头医院选派两名药师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紧缺人才—药师岗位培训项目”,从牵头医院选派16名“第一药师”到所有成员单位做全面帮扶。加强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指导,着重围绕药品储存环境、效期管理以及合理用药等方面持续开展培训。

  强化智慧化建设。自2024年5月成为山东省首批县域医共体审方中心试点县以来,目前已形成“智能化前置审方+人工审方”相结合的一体化审方模式。审方系统覆盖1家牵头医院、16家乡镇卫生院和307家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通过监测、拦截、修正等功能的发挥,助力基层医生精准开方。截至目前,审方中心共审核处方64万余次,成员单位处方合格率由审方中心成立前的70%提升到目前的97%;每月拦截不合理处方3600余次,累计为群众节约药品支出36万余元。

  创新药学服务模式。在牵头医院开设药学门诊,为慢性病、综合性疾病患者提供用药指导;组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每季度上门为居民整理药箱,回收过期药品并兑换健康积分。截至目前,共回收过期药品13376盒(瓶),有效保障了居民居家用药安全。

  统一药品使用监测,是“五统一”的保障。如果监测标准不统一、缺乏相应监督管理机制,可能误导决策结果。对此,医共体中心药房通过三方面工作,逐步提升监测质量。

  规范药品使用监测。牵头医院高频次下沉、常态化指导成员单位规范开展YPID(药品标识码)编码比对工作以及数据上报前的质控工作。截至目前,成员单位开展YPID编码比对的匹配率大于90%,规范报送监测数据的覆盖率达100%。

  加强重点药品管控。中心药房定期对抗菌药物、麻精药品等进行专项点评,并对点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采取多种干预措施。2024年第三季度,医共体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1.31%,环比下降3.56%。

  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牵头医院指导成员单位立即处理、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案例,保证患者用药安全。2023年全年,共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案例480例,同比增长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