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1.18元/公斤】/兵团【1.356元/公斤】确认,2021年先看 “耕地面积及棉花交售信息该怎样查询!”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千百年来,中国农民在年复一年的春种秋收里,祈求风调雨顺、稻谷满仓。而今,广袤田野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场景越来越少见,高效的机械、更精准的管理正在让农业生产变得更“智慧”。
自古以来我国都是农业生产大国,先人们用聪明才智发明了很多简便的传统农具,减轻务农时的辛苦和劳累,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农业正向着全面机械化而努力,随着5G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农用北斗导航系统的推广使用,为全面实现农机作业智能化、精准化、规范化起到积极助推作用,同时也开启了智慧农机新时代, 遍地开花的无人化智慧农机出现在春耕田间地头。
在新疆棉花春耕、春播生产中,搭载无人驾驶系统的中联重科大马力拖拉机在提升作业效率、精准度上大显身手,在新疆棉田中上演了一场“智慧”春耕的精彩“大片”。
从最初的刀耕火种、耧车,到犁耕人背,再到如今的规模化、机械化、智慧化作业,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土地和农业也在不停地改变。
众所周知,中国是农业大国,向来以农业著称,然而到目前为止中国已连续变成全球上的粮食进口第一大国;第一个原因是中国人口众多,我国国产粮食虽然多但是供不应求,仍然有很大的缺口,第二个是由于我国农业还处于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虽然有向农业自动、机械化生产的趋势,但是进展缓慢。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农村户口人数5.6亿,占我国总人口数的40.42%,去除掉未从事农业的人口,起码也有2-3亿农民,但对比世界粮食第一出口大国的美国农民数量只有280万,占美国总人口数的2%。
然而农业是我国立国的根本,粮食作为经济命脉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重视。在经过2018年美国大豆风波之后,我国也增强了粮食进口重视程度与国内粮食产量的提升,也在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从2021年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和补贴政策能够准确的看出,未来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产品发展前途广阔。同时随着我们国家城镇化率进一步提升,农民数量的进一步减少,仍旧需要确保足够粮食产量满足人口所需,农业现代化成为了必然道路。
在机械化程度方面,目前我国农机发展虽然有一定成效,到2019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但是仍存在较多薄弱环节和薄弱产业,如截至2018年底,我国马铃薯种植和收获机械化率仅为25%左右,甘蔗收获机械化率不到5%,化肥深施和粮食产地烘干机械化率均不到25%;水产养殖仅为29%,水果和茶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仅为25%和28%;丘陵山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机械化水平不高。
在农业机械制造领域,农业机械总实力排前的公司基本集中在美国、德国、日本、韩国、荷兰等发达国家,我国中低端农机产品国产份额较高,而高端产品依然依靠进口。
其次是产品品种类型,国外农机产品品种类型已达7000多种,并基本实现了全程和全面机械化,而我国农机产品的品种只有3500多种,还有相当一大部分作物需要人力进行耕种收,在收获机械、植保机械、播种机械等相关农业机械,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际农业机械强国都有不同程度的落后。另外在整机制造方面,尤其表现在主要零部件,其实是依靠进口为主。
但在近几年的的努力和发展,中国也发展出了具有代表性质的农业机械品牌,比如中国一拖、潍柴雷沃重工、沃得农机、五征集团、久保田、中联重机、东风农机、勇猛机械、常林机械、巨明机械等,也逐渐从中低端向高端制造迈进,农业机械出口份额也逐步扩大,随国家政策的扶持和我国制造水平的提升,我国的农业机械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然而面对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农机行业仍需克服瓶颈、聚焦突破,追求更高的发展目标,智慧农业、农业机械化高级阶段需要智慧农机、高端农机的支撑。这也不断地要求制造业从中低端面向高端制造转移,增强行业人才储备与核心新技术研发实力。这不仅仅是要求在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业、材料行业,同时也表现在整个加工制造业与智能工业装备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