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关注疫情防控 医疗物资紧张啥时才能缓解?-新华网

发布时间: 2024-06-16 05:21:59 |   作者: 出口业务

  陶然笔记微信公众号2月1日消息,印象里,从疫情发生到现在,口罩、防护服一直不太够用。

  各家医院在网上求助,全国全世界各地持续捐赠,工厂加班加点不停赶工......

  尤其是在重症监护室(ICU)里战斗的医护人员,须臾离不开医用防护服和医用防护口罩,但总有短缺的消息蹦出来。

  这些物资都是一次性的,几个小时就得换,消耗量大,消耗速度快——可能前两个小时还有,一会儿就没了。

  其二,这里讨论的缓解紧张,只是就疫情防控一线,特别是重症监护室(ICU)这个红区里的医护人员需求而言。

  比如,哪里的疫情最严重,供应也要有所侧重,所以湖北是现在保供应的重点方向。

  又如,口罩供应缓解,特指ICU里需要的那种医用防护口罩,别的类型的大多数口罩,在红区里没法用。这个需求,跟大家日常防护对口罩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陶然笔记经过梳理认为,医疗防护物资紧张跟生产供应跟不上,物资调配有问题这两种因素都有关系,是叠加的结果。

  不过,从前期到现在,生产供应跟不上的情况,经过统一协调正在缓解,但是调配特别是错配带来的问题渐渐突出。

  以医用防护服为例,我国国内总的生产能力是3万套/天的样子,算上出口的生产能力是5万套/天,如果没发生疫情,满足需求是绰绰有余的。

  但是,在短时间内需求快速攀升,库存消耗过快,企业开工不足,各方准备仓促等因素的作用下,医疗防护服的供需矛盾几乎是瞬间就凸显出来。

  1月21日需求快速上升的时候,许多防护用品生产企业已经早早放假。经过一番摸底和做工作,1月26日,企业复工复产面达到40%。

  但同期仅湖北省提供的需求清单,就接近每天10万件医用防护服,更加不用说全国另外的地方了。供需矛盾非常突出。

  之后,在中央指导组的统一协调下,几个重点生产地区开始全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不仅给企业开出三个月的订单确保安心生产,很多地方也以平日3倍到5倍的工资引导工人返岗投产。

  到1月30日,医用防护服的全国产能已经恢复到65%至70%左右,约2万套左右,按照中央指导组的预计,这几天的产能将逐步提升到70%-80%左右。

  比如医用防护服的这样的产品,国内有严格的生产标准,不符合规定标准是没法使用的。但国内标准,与欧盟、日本和美国标准衔接又不够,制约了后者在国内的使用。

  这至少造成了两方面的影响:国内的出口生产能力没能快速利用,从国外进口的或是捐赠的防护服在国内的使用也受到限制。

  “为解决医用防护服生产供应严重不足的问题,1月29日,国务院应对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物资保障组向各地印发了《关于疫情期间防护服生产使用有关问题的通知》提出,当医用防护服不足时,可使用紧急医用物资防护服。”

  “31日从工信部获悉,国务院应对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已印发《关于疫情期间防护服进口等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为满足疫情防控需要,从国外紧急进口符合日美欧等医用防护服标准的产品,企业可提供境外医疗器械上市证明文件和检验报告,并作出产品质量安全承诺的,可以应急使用。以上措施属于此次疫情防控期间的临时应急措施,疫情结束后自行解除。”

  除了扩大生产、标准衔接,这些天还在全国统一调配物资,建立临时储备,引导电商合理投放。

  按照现在情况测算,未来几天,特别是在武汉等疫情严重的地区,医疗防护物资供应紧张的状况将得到一定效果缓解。

  一方面,有疫情的省份还有不少,在重点满足湖北的同时,另外的地方的红区也需要兼顾。

  因此,武汉乃至湖北各地医院假如慢慢的出现防护物资紧张的情况,在网上呼吁的同时,不妨也多跟当地指挥协调部门沟通需求。有时候多打几个电话,也许就不一样。

  再如,这两天,网络上关于“湖北省红十字会和武汉红十字会因物资调配问题跟武汉协和医院产生纠纷”的事。

  不管有什么理由,医疗防护物资如果没法出现在治病救人最需要的地方,那就不是合情合理的调配,甚至有可能是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