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世界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均有所上升。医院后勤应急物资储备作为医院应急管理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必然的联系到医院在紧急状况下应对的能力及医疗服务的品质。因此,构建一个科学、合理且高效的医疗应急物资储备与保障体系显得很重要。
医疗应急物资分类:第一类是通用物资,包括药品、疫苗、医用耗材(如绷带、纱布、口罩)、医疗器械(如手术器械、诊断设备)等。这些是应对各种医疗紧急状况的基本物资,需保持充足的储备量。第二类是特殊物资,用于特定类型的紧急状况,如传染病疫情所需的防护服、隔离设施,自然灾害后的急救设备和移动医疗设施等。这类物资的储备应该要依据具体风险进行针对性准备。第三类是支持性物资,包括电力供应、通讯设备、运输工具等,这些物资虽然不直接用于医疗救治,但对于保障医疗救援行动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储备规模和结构不合理。一方面,储备规模的设定往往缺乏精确的依据。由于未来需求的不确定性,决策者倾向于基于历史数据和经验来预测物资需求量,这在面对新型突发事件时易产生误差。另一方面,储备结构往往偏重某些类别的物资,而忽视了其他关键物资的储备。
物资更新和管理不足。医疗应急物资的时效性要求非常高,如果更新换代机制不够灵活,不能及时反映最新的医疗科技进展,就会导致储备的物资无法适应实际救治需求。物资管理不善也是造成资源浪费的一个因素,缺乏有效的物资状态监控和库存维护机制导致大量物资超过有效期而未被及时有效地发现和使用。
供应链脆弱。供应链过于集中是导致脆弱性的根本原因之一。当关键物资的生产或供应主要依赖于少数供应商时,一旦这些供应商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比如生产中断、运输延误或是遭受自然灾害影响,整个供应链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信息共享和沟通不畅。在不同机构间存在信息壁垒,导致关键信息无法实时传递。同样,物资储备的数据和供应链状态若无法有效地共享给决策层,也会妨碍高效决策的制定。在多部门协作的应急响应中,缺乏高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导致行动不一致和资源分配不均。
医院需要开展风险评估,结合所在人口结构、地区地理环境、疾病谱等相关因素,分析面临突发事件类型及危害程度,评估对应急物资需求。确定储备品种及相关数量: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参考有关标准及指南,确定合理应急物资储备品种及数量。要考虑物资消耗速度及补充周期,确保储备物资能够很好的满足一定时期内应急需求。动态调整的储备计划:根据真实的情况及突发事件相关变化,定期对应急物资储备计划做评估,确保储备计划科学性及有效性。
争取政府相关支持,积极向政府部门申请专项的资金,对应急物资储备进行更新。合理的安排医院预算:在医院年度预算过程中,划出资金用于应急物资储备,确保资金稳定。同时,引入社会资本,通过企业合作、接受捐赠等相关的方式,加大应急物资储备资金。
完善库存管理制度:使用先进库存管理方法,如定期盘点、 ABC 分类法等,强化对应急物资库存监控,掌握库存动态,避免物资积压及短缺。健全调配机制,完善简洁高效物资调配流程,规范各部门和科室职责,开通应急物资调配绿色通道,保障物资能快速、准确地送达。同时,提高信息化水平,利用相关的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完善应急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物资的入库、出库、库存、调配相关环节全程得信息化管理,提升管理效率。
合理规划应急仓库布局,根据应急物资种类及特点,合理划分仓库所在区域,保障物资分类存放、便于查找并能够准确取用。改善仓库条件,配备温度、通风设备、消防设施、湿度控制设备等,保障仓库环境符合物资储存要求。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医院要建立区域应急物资储备中心,以此来实现资源的集中管理共享,提升物资调配效率和使用效益。
加强开展培训活动,学习有关规定法律法规、定期举行组织医院后勤管理人员应急物资管理培训,管理知识及操作技能,提高人员业务水平及应急能力。加强应急演练,制定完善的应急演练方案,模拟不一样突发事件现实场景,检验并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管理所有的环节,提高医院的实战能力。完善相关考核机制,对后勤管理人员应急物资管理工作考核,将考核结果及绩效挂钩,激励人员积极履行职责,提升工作质量。
在全球范围内,部分国家和地区在医院后勤应急物资储备方面积累较为丰富经验,可以让我们借鉴并学习。例如,日本由于地处地震多发带,日本的医院在应急物资储备方面形成一套完善体系。他们建立国家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并与医院储备形成联动,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调配大量的物资。同时,日本医院很注重日常培训并演练,医护人员对应急物资使用管理熟练于心。
再如,德国医院应急物资储备注重标准化并且规范化。其制定详细物资储备标准及相关的操作的过程,并且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实现物资精准管理和快速调配。此外,德国鼓励医院与企业保持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确保物资的稳定供应及时更新。
根据三级肿瘤医院评审标准细则,为应对医院应急物资需要,保持适宜的物资存量,及时有效供应物资,制定应急物资采购预案。
完善物资储备应急预案体系,为物资储备应急处理工作提供系统、科学的制度保障,提高防范突发事件的意识,及时做多元化的分析预警,并做好物资供应响应工作。
物资科对其管辖的后勤物资实行统一管理,分类负责,落实各类物资应急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及职责权限。
物资科工作人员要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做到品种适宜、质量放心可靠、数量充足、常备不懈,确保应急物资之需。
物资科应对突发事件时,要与有关部门密切协调配合,做到信息及时准确传递,应急处置工作反应灵敏、快速有效,保证应急物资调得出、用得上。
1、与供应商联系时,若医院方临时急需货物,供应商应优先组织准备,限度按时保证医院方的需要。
来源:《医疗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与保障体系建设》《医院后勤应急物资储备研究》、网络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