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纺织与服装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代表,需要经历更长时间实现增长动力的转换,行业将进入深度调整的重要时期;随着国内人口红利减弱,美国、日本、欧盟等传统市场政经、外交政策的变动,出口承压较大;我国纺织企业中,中小非公有制企业居多,未来融资成本仍然较高,融资压力较大。
宏观经济提高速度换挡,结构调整效应微显,2017年上半年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下,经济呈现企稳迹象;纺织与服装行业国内消费市场呈现出缓慢回升的特点。
受国内外增长周期放缓、煤炭、钢铁产能过剩、金融市场不断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经济稳步的增长进入慢行通道,但在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下,经济呈现企稳迹象。
2016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44,127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2017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381,4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其中一季度和二季度均同比增长6.9%。
生产方面,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9%,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3%,增速与一季度持平,比上年同期加快0.1个百分点。需求方面,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280,605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6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稳的格局更加稳固,好的态势越来越明显。截至2017年6月份,PMI连续11个月保持在扩张区间,非制造业PMI连续9个月保持54%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未来,财政金融风险、资产泡沫以及产能过剩仍然会对宏观经济、金融问题仍存在一定的压力,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的大背景下,下半年我们国家的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态势会继续巩固,经济发展的信心将持续提升。
纺织与服装行业产业链包括棉花种植、纺纱、织布、印染、成衣到最后产品营销售卖,因此受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能力影响较大。2017年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7.2万亿元,同比增长10.4%,较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76,953亿元,增长8.7%,6月当月同比增长11%,为18个月以来最高增速;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7,172亿元,同比增长7.3%,2017年初结束一直来增速下滑的态势,进入缓慢上升通道。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国。根据中国海关快报数据,2017年上半年我国累计出口纺织品服装1,240.5亿美元,同比增长2.2%,自3月起结束了连续22个月以来的持续负增长态势。其中,纺织纱线%;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额为709.3亿美元,同比增长1.4%。
从出口的主要企业类型看,非公有制企业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3%,占比达67%,较上年同期扩大1.8个百分点,内生动力更趋强劲。纺织行业出口回稳向好的协调性得到提升。
市场结构上看,美、日、欧传统市场之间的竞争激烈。2017年1~6月我国在美国、日本、欧盟三大纺织品服装进口市场所占份额分别同比下降0.9、1和0.5个百分点。同期越南在美、日、欧市场占有率分别同比提高0.8、1.0和0.2个百分点,孟加拉在欧市场占有率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马来西亚在日、欧市场占有率均有提升。发达国家纺织业加速回流、供给能力持续提升,东南亚新兴国家加速纺织产业布局、比较成本优势显著,对我国纺织行业保持稳定出口竞争力提出更高要求。
“一带一路”、非洲新兴市场亮点闪现。2017年上半年,纺织行业累计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纺织品服装总额429.1亿美元,占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34.6%,较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对越南纺织品服装出口额57.9亿美元,占比达13.5%,是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纺织品服装出口第一大市场;对俄罗斯纺织品服装出口额37.9亿美元,占比为8.8%,仅次于越南。1~6月,我国对非洲纺织品服装出口规模达94.2亿美元,同比增长4.1%,占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7.4%,与对日本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已大致相当。
2017年上半年,纺织行业延续了稳中向好的发展形态趋势,为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均将我国全年经济稳步的增长预期上调至6.7%,肯定了我们国家的经济稳中向好的积极前景。预计2017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复苏仍将继续,我们国家的经济再平衡进程稳步推进,消费、进出口、服务业的稳定扩张及民间投资的企稳回升,均将带动居民消费信心持续改善、内外市场需求温和增长。但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增强,行业外部发展环境复杂多变,行业出口竞争力仍然面临较大的考验。
2016年11月,储备棉轮储后,市场棉花供应量有较为显著的改善,高品质棉花供应格局有所改变,棉花价格面临一定的回调压力。
纺织业根据原材料不同可分为棉、化纤纺织,毛纺织,麻纺织,丝绢纺织和纺织制成品制造(即服装行业),其中原材料中棉和化纤消耗较多。棉花和化纤价格的波动对纺织行业的成本影响显著。
我国政府为了稳定棉花价格,自2011年起实施临时收储政策,导致国内外棉价完全割裂,国内外棉花悬殊差价,逐步降低了我国棉纺行业的国际竞争力。2014年3月31日起,国家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取消,启动棉花目标补贴试点,目标补贴价格年年在下降,此政策的实施将有利于缩窄内外棉价差,短期棉纺企业将由于库存储备跌价而受损,中长期棉价稳定之后、内外棉价差收窄有利于增强企业议价能力。
2016年11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的《关于2016/2017年度国家储备棉轮换有关安排的公告》,2017年储备棉轮出销售将从3月6日开始,截止时间暂定为8月底,每日挂牌销售数量暂按3万吨安排。储备棉轮储后,市场棉花供应量有较为显著的改善,高品质棉花供应格局有所改变,棉花价格面临一定的回调压力。
2017年上半年国内棉花市场错综复杂,在国内纺织企业补充库存、美棉出口超预期以及印度棉价走高的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下,棉花价格一直增长,最高时能达到过16,500元/吨。从供需角度来看,2017年下半年国内棉花市场将在当前价格的范围上稳中带涨,而国储棉轮入轮出政策的调整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内棉花的价格,若国储政策由保量轮出库存转为轮入轮出同步做调整库存结构将会导致棉花价格走向更高。
2017年,棉花进口政策每年89.4万吨的1%关税内进口配额使得近三年棉花进口量维持相对来说比较稳定,波动幅度收窄。预计未来,进口配额政策国内外棉花仍将保持稳定,调整的可能性不是很大,进口和国产棉存在价格和质量存在一定的差距,纺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依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取得配额以及配额的数量,短期内对企业仍承担较大的成本压力。
2017年上半年,随着宏观经济企稳,纺织业主营业务收入及总利润增长较快;2017年下半年,随市场需求的温和增长,纺织企业业绩仍将保持平稳上升。
我国是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大国,纺织行业属于中国传统支柱行业,长期以来在我们国家的经济中占了重要地位。从需求来看,我国纺织行业的内销比例比较高,而下游的服装行业出口约占总产量的50%,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是我国最主要的三个出口市场。长久来看,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继续提高,纺织品消费支出也将持续增加。
2013年以来,由于国内和国际宏观经济疲软以及行业自身发展的阶段,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增速呈现下降趋势,2014~2016年,我国纺织业实现主要经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5.6%、4.4%和3.9%。
2017年上半年,随着宏观经济企稳,纺织业主营业务收入及总利润增长较快,主要经营业务收入20,348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4.9个百分点,实现总利润983亿元,同比增长4.13%,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2.81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为7.99%,与上年同期持平;毛利率为9.84%,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5%,较上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一方面是由于国内外行业竞争的加剧和,另一方面是因为环保、人力成本一直上升所致。总的来看,纺织业恢复平稳发展,开始了深度调整结构,加速转型的新阶段。2017年上半年,服饰业务收入为11,496亿元,同比增长8.00%,增速较去年同期提升2.10个百分点;2017年第二季度,毛利率为13.41%,同比变动不大。
2017年下半年,我们国家的经济再平衡进程稳步推进,消费、进出口、服务业的稳定扩张及民间投资的回升,将带动居民消费信心持续改善、市场需求温和增长,纺织业销售继续呈现企稳向好态势,主要经营业务收入及总利润平稳增长。但纺织原料保障有待加强、综合成本比较高,行业自身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愿望仍然迫切,保持平稳向好的运行压力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