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施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逐步的提升,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担接受的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竹产业是指以竹子为原料,经过加工处理后制作成各种产品的行业,涵盖了竹子的种植、加工、利用和销售等方面。竹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生长速度快,一次种植可连年间伐,永续利用,兼具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浪潮与“双碳”目标的推动下,竹产业正
竹产业是指以竹子为原料,经过加工处理后制作成各种产品的行业,涵盖了竹子的种植、加工、利用和销售等方面。竹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生长速度快,一次种植可连年间伐,永续利用,兼具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浪潮与“双碳”目标的推动下,竹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中国竹产业产值持续上升。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5-2030年中国竹产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途预测研究报告》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竹产业总产值突破6363亿元,同比增长17.57%,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预计2025年,中国竹产业总产值将突破7000亿元大关。这一增长趋势得益于竹制品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从传统的家具、工艺品、建筑材料等领域扩展到生态修复、生态旅游、包装材料等新兴领域。
随着竹产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产业体系也在一直在优化升级。传统竹制品(如竹筷、竹席)的市场占比逐渐下降,而竹纤维复合材料、竹基建材、竹制智能家居等新兴品类快速崛起。这些高的附加价值产品不仅提升了竹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也为竹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例如,竹纤维的应用场景范围已从纺织领域延伸至医疗敷料、汽车内饰等领域,市场规模突破300亿元。
中国竹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包括欧盟、美国和日本,三者合计占比近60%。随着全球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增加,花了钱的人绿色、健康、可持续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竹制品因其天然、环保、美观等特点,受到了国际市场的热烈欢迎。尤其是在家居、餐饮、旅游等多个领域,竹制品都存在广泛的应用和旺盛的市场需求。
在国家层面,“双碳”目标的推动下,“以竹代塑”成为大势所趋。2024年国家发布《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到2025年替代塑料制品30%以上。这一政策的出台,为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进一步激发了市场对竹制品的需求。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有关政策,支持竹产业的发展。例如,福建省持续加强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全省现有竹林面积1873万亩,竹笋产量213万吨,两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安徽省紧跟政策导向,依托资源禀赋,积极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竹产业的技术革新也是推动其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主要的因素之一。近年来,竹产业不断引入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以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例如,利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和智能化设备能提高竹制品的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通过新材料的应用可以开发出具有更高的附加价值和更广应用领域的竹制品。这些技术创新推动了竹制品行业的产业升级和转型,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竹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成为绿色建材的“隐形冠军”。竹结构房屋因其成本低、碳排放少等优点,在四川、云南等地得到普遍推广。此外,竹纤维混凝土等新型建材的应用也进一步拓展了竹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场景范围。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5-2030年中国竹产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途预测研究报告》预测,2025年竹材建筑市场规模预计达800亿元。
在家具与家居领域,竹制品因其天然、环保、美观等特点,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智能竹家具、竹纤维家纺等产品的出现,进一步满足了花了钱的人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天猫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竹纤维床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80%,成为“Z世代”家居首选。
在工业领域,竹材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替代潜力。例如,在汽车领域,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以替代工程塑料,实现减重和环保的双重目标。特斯拉Model Q的内饰就大量使用了竹材。在电子领域,竹基电路板基材因其耐高温性能优异,也被大范围的应用于路由器外壳等领域。
在竹产业中,一些大规模的公司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品牌影响力,占据了较大的市场占有率。这一些企业通常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先进的生产设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规模化生产和高品质控制。例如,大庄竹业作为全球最大的竹地板供应商,占据了欧美高端市场35%的份额。
竹产业的区域集群效应也十分显著。福建南平、浙江安吉、四川宜宾等地都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竹产业集群。这些集群不仅推动了当地竹产业的发展,也为全国竹产业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例如,福建南平以竹工艺品产业集群著称,2024年出口额达12亿美元,占全国60%。
尽管中国拥有丰富的竹资源,但单位产量并不高。据中国竹产业协会统计,中国现有竹林面积641.16万公顷,但竹子利用率仅为20%左右,开发程度最高的毛竹利用率也不足30%。此外,低产低质低效竹林约占50%,集约经营竹林只占30%左右。这一些因素都限制了竹产业的发展。
为了破解资源瓶颈,需要推广“竹-菌-药”等复合种植模式,提高竹林的综合效益。同时,加强竹林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竹材的运输效率。
竹产业在技术方面也存在一些痛点。例如,竹材数控加工设施主要依赖进口,国产化率不足。这导致竹材加工成本比较高,影响了产业的竞争力。为了破解这一痛点,需要加大研发技术力度,提高国产化率。工信部“竹机专项”已经支持相关企业攻关五轴联动竹材雕刻机等高端装备,预计2025年国产化率将达到50%。
随着全球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增加,各国政府都将竹产业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中国政府对竹产业的发展也给予了格外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推动行业的发展。这些政策包括财政支持、优惠税收、技术指导等,为竹产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5-2030年中国竹产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途预测研究报告》预计未来几年,随着政策的持续推动和技术的不停地改进革新,竹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消费者对绿色、健康、可持续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这为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随着竹制品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和产品质量的逐步的提升,竹制品将慢慢的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预计未来几年,竹制品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推动竹产业的快速发展。
竹产业的产业链较长,涉及种植、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为了推动竹产业的协同发展,需要加强产业链的整合与优化。通过构建现代竹产业生态体系、产业体系和文化体系,推进竹产业现代化,建设世界竹产业强国。同时,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推动竹产业的均衡发展。
技术创新是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未来,需要加大研发技术力度,提高竹材的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同时,加强品牌建设,提升竹制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通过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和产业园区,推动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政策红利和技术革新的双轮驱动下,竹产业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从建筑、家具到工业替代等领域都展现出巨大的发展的潜在能力。展望未来,随着全球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增加以及消费者需求的一直在变化,竹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途和机遇。
如需知道更多竹行业报告的详细情况分析,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5-2030年中国竹产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途预测研究报告》。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欢迎联系咨询专项研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