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白宫官网的一则声明引发轩然,声称对华关税已加征至 245%。但只要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背后藏着 “数字游戏”。
其实,这个 245% 的税率是累计叠加的结果。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基础关税原本为 20%,后来拜登时期加征了 100%,特朗普任内又加征 125% ,这才得出了这个看似惊人的数字。而且,这个税率并非全方面覆盖所有中国输美商品,仅针对注射器等特定医疗物资。
中国商务部一针见血地指出,美方的这种关税政策,本质上是一场毫无意义的 “数字游戏”。从经济层面看,如此复杂且针对性的高税率,并没有给美国带来实际好处,其经济意义几乎为零,更多的是政治上的噱头。
过去 10 天,美国对进口手机关税的调整堪称 “疯狂”。4 月 3 日以来,手机进口关税从 15% 骤升至 50%,随后又大幅回落至 25%。如此剧烈的波动,让全地球手机产业链上的企业苦不堪言,纷纷陷入迷茫,不知该如何制定生产和销售计划。
更离谱的是美国在电池关税上的政策。中国产电池若直接输美,需缴纳 145% 的高额关税;但如果这块电池安装在中国制造的笔记本电脑中出口到美国,税率就降至 20%;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若电池搭载于越南组装的电脑中,竟然可以完全免税。
这种混乱的关税政策,看似是在逼迫产业链转移,可实际上却漏洞百出。美国乔治城大学贸易专家玛丽亚・刘易斯就指出,这种政策只会让美国消费者成为最终的 “买单者”。因为企业为了规避高关税,不得不增加生产所带来的成本,而这些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消费的人身上 。
美国的关税政策看似是在针对中国,实则是在向全球经济 “宣战”,尤其是美国自身,也难以在这场 “关税游戏” 中独善其身。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通过精密测算后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前的关税水平,到 2025 年,美国国内的通胀率将会再上升 1.2%。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通胀率的上升意味着物价飞涨,美国民众的生活成本将大幅提高。
与此同时,标普 500 企业的利润也将大幅缩水,预计会减少 15%。企业利润减少,就会面临裁员、缩减规模等困境,进而影响整个就业市场。
中国在全球中间品贸易中占据着 31% 的份额,是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美国对中国加征高额关税,导致美国港口集装箱滞留时间延长了 40%,物流成本更是飙升了 26%。这不仅让美国企业的经营成本大幅度的增加,也使得全球产业链的稳定性受到了严重冲击。
据美国制造业协会估算,持续的关税冲击将导致 200 万美国人面临失业风险。从汽车制造到电子设备生产,众多行业都受到了波及。例如,底特律的汽车制造业,由于零部件供应受阻,多家工厂不得不减产甚至停产,大量工人被迫下岗 。
美国这种 “单边主义关税” 行径,不仅伤害了中美贸易关系,也让其盟友们感到不满,纷纷采取反制措施。
加拿大率先对美国实施了 25% 的汽车关税,以此来回应美国的贸易挑衅。欧盟也迅速跟进,启动了 25% 的反制措施,对美国的农产品、汽车等商品加征关税。
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出警告,全球贸易碎片化的趋势正在加剧,如果这样的一种情况持续下去,到 2025 年,全球经济提高速度可能会下降 0.8%。这对于刚刚从疫情冲击中恢复的全球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更为严重的是,美国的 245% 关税远远突破了 WTO 规定的约束上限(平均 10%),这使得多边贸易体系面临着实质性瘫痪的危机。一旦多边贸易体系崩溃,全球贸易将陷入混乱,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也将受到极大阻碍 。
三、中国态度:反制有理 开放有度3.1 外交部强硬表态:具体税率可以问问美方
面对美国的无端指责和关税挑衅,中国外交部的回应坚定有力。在 4 月 16 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林剑针对美方宣称 “美对华关税加征至 245%” 的言论,明确说:“具体的税率数字,你可以问问美方。” 这简短而有力的回应,背后蕴含着中国在关税问题上的严正立场。
林剑强调,这场关税战是美方单方面发起的,中国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完全是为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和国际公平正义,合理合法,无可指责。中国一直秉持着 “不愿打但不怕打” 的态度,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基于实力和底气的自信表达。
事实上,中国也采取了相应的反制措施。中国财政部发布了重要的公告,宣布将对美进口关税提高至 125%,与美方的关税举措形成对等回应。同时,中国还精确指出,在当前的关税水平下,美国输华商品已无市场接受的可能性。如果美方接着来进行这种毫无意义的关税数字游戏,中国将不再理会;但倘若美方执意继续实质性侵害中方利益,中国必将坚决反制,奉陪到底 。
在应对美国关税挑战的过程中,中国积极寻求多元化的市场和合作机会,通过构建 “双循环” 体系,慢慢地加强自身经济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其中,《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 “一带一路” 倡议发挥了关键作用。
RCEP 生效实施三年来,影响力持续扩大,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了强劲动力。2024 年前 11 个月,柬埔寨与 RCEP 成员国间的贸易额达 313.6 亿美元,同比增长 18%,占其同期国际贸易总额的 62%。泰国商业部贸易谈判司发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 年 1 至 10 月,泰国与 RCEP 成员国间的贸易额约 2697 亿美元,占其全部贸易额的 53.13%,同比增长 2.69%。中国作为 RCEP 最大经济体,与 RCEP 成员的货物贸易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保持在 30% 以上。2024 年 1 至 11 月,中国对 RCEP 其他成员国进出口额已达 12 万亿元,同比增长 4.4%。RCEP 区域内贸易的蓬勃发展,为中国公司可以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大大降低了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
“一带一路” 倡议同样成果丰硕。2024 年 1 - 10 月,中国企业对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 141.1 亿美元,同比增长 23.1%,占同期总额的 16.3%,较上年提升 3.6 个百分点。同期,中国企业在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 925.1 亿美元,完成营业额 607.4 亿美元,分别占同期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和完成营业额的 55.5% 和 58.5% 。在贸易方面,中国对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额也保持着稳定增长,结构一直在优化。例如,新能源汽车、机床和家用电器对沿线%。“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已成为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目的地,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
在光伏、锂电池等战略产业领域,中国企业更是加速技术迭代,不断的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中国光伏组件对美直接出口占比已从 2012 年的 30% 降至 2024 年的不足 4%,头部企业如通威、协鑫等对美业务占比几乎为零,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企业的美国业务占比也不足 5%。与此同时,中国光伏企业积极开拓新兴市场,2024 年对欧洲出口组件 94.4GW,占总出口量的 40%;对中东、非洲市场的组件需求量开始上涨迅猛,占比逐步的提升 。中国光伏企业凭借在 TOPCon、HJT、钙钛矿等技术领域的一马当先的优势,以及全球供应链深度整合带来的成本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主体地位,大大降低了美国关税政策对自身的影响 。
美国的关税政策如同 “多米诺骨牌”,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让全球经济陷入了不稳定的状态。未来,这场关税战将走向何方?又会给世界带来哪些新的变数?以下三大关键问题,可以让我们深入思考。
美国一直试图通过推动产业链转移,来降低对中国商品的依赖,缓解国内通胀压力。但现实却给了美国重重一击。美国制造业协会的报告数据显示,自关税政策实施以来,美国国内制造业的成本上升了 18%。这是因为,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中占据着关键地位,许多零部件和原材料,中国的供应不仅稳定,且价格合理。美国一旦切断与中国的合作,就必须从其他几个国家寻找替代供应商,而这些国家的产品往往价格更高,质量也参差不齐。
为了规避高额关税,美国企业不得不将部分生产线转移到东南亚等地。但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物流成本高昂,而且劳动力素质和生产效率也远不及中国。例如,越南的物流成本比中国高出 30%,这使得美国企业在越南生产的产品,总成本反而增加了不少。
美国政府问责局的调查发现,美国消费的人在关税政策实施后,每年要多支出 1500 亿美元。这是因为,企业为维持利润,只能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从日常生活用品到电子科技类产品,各种商品的价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让美国民众的生活上的压力越来越大 。
美国此次将 245% 的高关税加征在注射器等医疗物资上,这无疑是在拿美国民众的健康 “开刀”。美国医院协会发出警告,若这种高关税持续下去,美国医疗系统每年将多支出 80 亿美元。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最终,这些费用都会分摊到患者身上。原本几十美元一盒的注射器,在关税的影响下,价格可能会飙升至几百美元,这让普通民众如何承受得起?
在疫情期间,医疗物资的稳定供应和合理价格,对控制疫情至关重要。美国的这一关税政策,无疑是在给疫情防控 “添乱”。如果医疗物资价格过高,一些低收入家庭可能会因经济原因而无法购买必要的医疗用品,这将极度影响他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
随着关税战的持续升级,中美之间的 “经济铁幕” 似乎正在逐渐形成,这也让人们担忧,技术标准是否会因此而割裂。在人工智能、5G 等前沿科技领域,中美两国长期处在领头羊。但由于关税战引发的贸易摩擦和技术封锁,两国在研发技术和标准制定上的合作慢慢的变少。例如,在 5G 技术标准制定过程中,美国曾试图联合其他几个国家,将中国排除在外,以建立自己主导的技术标准体系 。
这种技术标准的割裂,对全球科学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极为不利。不同的技术标准,会导致产品兼容性差,增加企业的研发成本和市场准入门槛。这不仅会阻碍全球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也会减缓科学技术创新的速度,影响全球经济的发展 。
回顾历史,我们能从过去的事件中吸取这次的教训,更好地应对当前的挑战。1930 年,美国通过了《斯姆特 - 霍利关税法》,将 2 万余种进口商品的平均关税提升至 59%。这一政策本是为保护美国国内的农业和工业,可是没有想到,却引发了全世界内的报复性关税浪潮。
短短三年间,全球贸易额从 360 亿美元暴跌至 120 亿美元,美国的出口额缩水了 69%,失业率更是飙升至 25%。美国依赖进口的橡胶、染料等工业原料成本激增,福特汽车因橡胶关税上涨,不得不关闭欧洲工厂。欧洲国家因出口锐减,无法偿还一战债务,德国赔款问题再度激化,1931 年奥地利信贷银行破产,引发了全球银行业恐慌 。
如今,历史的警钟再次敲响。美国当前的关税政策,正重蹈 1930 年的覆辙。国际能源署发出警告,中国光伏组件在全球市场占比高达 80%,如果对美出口断绝,美国新能源转型的成本将增加 60%,全球碳达峰目标也将延迟 10 - 15 年。这不仅会阻碍美国的能源转型进程,也会对全球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努力造成严重影响 。
面对当前的局势,专家们纷纷建议,中美两国应回归 “巴厘岛路线图” 对话框架,通过平等对话和协商,解决贸易争端,避免陷入 “新冷战” 式的经济脱钩。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全球产业链的稳定,促进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
当关税成为政治表演的道具,受伤的不仅是两国企业,更是全球经济复苏的根基。正如外交部所言,“数字游戏” 唬不住人,唯有平等对话才能破解困局。这场关税闹剧的终章,或将书写 21 世纪经济秩序的新篇章 。
博主徐里里发文质疑小米SU7订单遇到系列问题!小米王化:您的订单已安排过生产,自身原因未提车已构成违约
欧洲央行宣布:降息!道指重挫超600点,阿里巴巴等中概股上涨!特朗普:美联储早该降息,鲍威尔“应尽早下台”
关税对普通人的影响有多大?网友精准分析,看完瞬间顿悟